top2.jpg

puppid

GF  2018-02-26 10:15
(无所事事)

关于动画业界的一点思考

今年一月真是精彩,带给我很多思考。
前几天刚重刷一遍《日本动画人博览会》就看到一个《瓶说动漫》,结果心态炸了
恶搞了一下,冷静下来想想,真是让人感到悲哀……

整理了一些资料。



追看番剧的同志们应该知道16、17年有几次档期中,多部动画停播、延播,其中成本必然是最大的问题。

跳过上世纪的黄金时代,从2010年以来,动画市场急速扩张,在去年达到了约2兆日元(大约1237亿人民币)的规模,年制作动画部数达到了300部以上。

可是,动画制作费用却不增反降,维持在千万/集的价位。海贼的tv动画每集约1100万,投资方只出900万,动画净亏损200万。

怎么做到的?
一方面压榨本土动画人,一方面外包给其他亚洲国家。

动画的看起来巨大的收益基本上都被制作委员(出资方)会拿了,条形图的黄色部分才是制作方的收入。因为版权和二次利用(周边、海外贩卖)都属于制作委员会,对于制作公司而言,作品流行起来,他们也无法获利。据统计,每4家制作公司便有1家是属于赤字状态。


这个动画委员会是怎么回事呢?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宫崎勤事件+纱织事件的后续影响在无良媒体的炒作下持续发酵,日本社会和政府纷纷迁怒于动画业和从业人员,一时间业界已是千夫所指。

但是其实指不指无所谓,问题是拍动画要钱,地产泡沫破灭后大家都没钱了,动画业自然也就迎来了冰河期,虽然吉卜力在此期间业绩颇好,但是对于业界来说还是于事无补。

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1995年。

宫崎勤事件的热度已经逐渐退去,但是动画制作依然乏人问津,因为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制作动画是一件非常困难又高风险的事情,一是没人敢投资,二是除动画外附加的经济效益很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EVA的制片人大月俊伦提出了动画制作委员会模式。说白了就是私募基金。

旧时的动画公司通常要自负盈亏,从电视台的广告赞助商手中拿下制作经费,做出的动画卖得如何都要独自去吃掉,而且所有事情都自己做,包括广告公关,音乐制作,声优召集等。

当时大月俊伦牵头成立了一个EVA制作委员会,以GAINAX上一部作品《蓝宝石之谜》的成功为卖点,召集了一班投资商来筹集EVA的制作经费。有制作模型的模型出版商,配套漫画发行的漫画出版商,制作OPED的音乐公司,出售VCD的音像公司,他们聚集起来,约定日后按出资比例利益分摊,一起向电视台买一段播放时间。到这个时候,日本动画的资金来源模式终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在电视台广告赞助商的赞助费底下低声下气,现在终于可以有自己的钱成为电视台买家;以前一个人帮资本家打工拿薪水,现在终于联合所有工人发动了革命。

这个制度,起码带来了三个影响:一个是庵野秀明的外号、一个是BD高昂的价格、一个是深夜动画不仅没法从电视台得到钱,反而还要掏钱买时段。

如今,动画师每画一张合格的中间帧只有200日元(大约12人民币)的收入,而一天最多只能画20张。由于动画的要求越来越精细,现在画一张的所耗费的精力比以前还要久,但是单价并没有上涨,动画师常常要面临付出比收获更多的劳动。

住在NPO机构提供的廉价房里,收入低(年收约6.2万人民币),吃得差,活动空间小,睡觉的时候还要拉开工作的地方席地而睡,炒饭洒了一点就觉得很浪费。干这行的只有2成上位动画师能够结婚,之所以进入就只是因为喜欢动画而已,看来业界还没崩盘完全是靠爱发电。

制作进行这行也是加班地狱,一天工作11个小时,一个月只能休息4天,每个月加班时间超过100小时,没干多久就得了抑郁症。

而外包方面,十年前还包韩国中国,现在整个东亚都嫌贵,开始逐渐转移越南菲律宾了。
”老板,中帧原画四块钱一张,你看来几斤?“

这完全不是什么一年比一年好。满屏满屏的,触目惊心。完全想象不到日本将来的若手动画师要怎么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被前辈们的热情所捧得太过艰难的业界。

事实确实如此,日本动画业最麻烦的问题可能还不是薪水问题,还是人才问题。

虽然,日本的ACG文化浓厚,入职意愿的年轻人很多,但是大多数无法撑过半年就会走。

据业内人说,日本动画业的留存率不到10%,平均年龄已到45岁,再过十年等这批人慢慢到了60岁,业界问题将更严峻。

青年动画制作者育成计划(动画之卵计划),其计划初衷第一就是为了解决动画制作人的老龄化,其次是工作机会,然后是外包问题。

行业在发展,动画师在变老,在倒贴,工作机会在从日本向外转移。
这种商业模式,称为: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

在一次采访中,庵野提到,他追求的不是那种在商业压力下努力做出来的好动画,不是自己在G社时候做出来的动画。而是像宫崎骏那样,在无忧无虑的创作环境衍生的作品。这也是他为什么在搞「日本动画人博览会」,说的很清楚,就是来烧钱的,”想做东西的动画师给我写信,我直接从赞助商那里给你批钱“。

庵野希望,用这种方法,能保存住日本动画业最后一点充满创意的火种,并在将来的某一天,当商业模式、市场结构都达到一个健康的均衡状态时,这些年轻人,能成为日本动画产业复兴的契机。

可再怎么样,日本动画人博览会也只能是一些小短片。

当然ACGN,只要漫画、轻小说、游戏还没有消亡,动画自然不会独自消亡。

但反过来说,动画自己已经活不了了。

动画行业缺乏自主性,强烈地依赖着其他行业。甚至完全地沦为其他行业的附庸。比如游戏、玩具、出版、演艺圈和广播电视。动画行业在泛二次元圈子里都是低人一等的。

诶,你说,脱离了这些行业,动画业是不是真的就不行了?

动画制作本来就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行业,还要被其他行业用版权牵制。

没有资金就做不了自己的动画——>只能帮别人做动画——>可版权不是自己的,又拿不到多少钱——>熬了几年终于攒够钱了——>一次暴死走向倒闭或者重新帮别人做动画。

现在每季每季番剧那么多,有多少是原创动画?帮别人打工,再NB也是打工。

或许从这个层面上说,日本动画早就亡了吧……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京紫的出现,应该算是京都的奋力一搏。可有的睿站网红却想拿它上位,拿着整个动画业界做自己的垫脚石。

不得不感叹,人真是自私,我问睿站网友:动画为什么一定要大众化?他告诉我:就是希望让父老乡亲们不要觉得他看动画那么怪……真是无语,就特么知道为了你自己!

京紫从整个大角度我是不希望它成功的,它是什么,辣鸡轻小说+所谓的精美制作,如果这种成功了,业界以后真的是要完全跪舔其他行业了吗?动画师的门槛是不是又要变高了?

今敏在《未麻的部屋》的访谈中曾说:在动画里,所有的场景都有导演的用意,不像真人电影,有些可能是无意拍出来的,比如天上云彩的形状,动画是画出来的,都是有意而为,不会出现啊没有意图的东西,没有意图是无法作画的。


别说什么自家文库,京都魔改…放眼业界,有几个这样的公司?你要是成功了,其他公司以后还活不活了?大不了完蛋是吧?反正也不看。

而京都的作画同样也是消解着镜头语言的运用。把动画的本质——动态表现丢掉了。只剩下了一堆静帧……

而这方面,紫罗兰也算是消解了京都的一个长处——细节,不知道是不是繁重的作画人物让大家没办法去思考动作细节上的描写……

还有一点就是宣传,从16年宣传到18年开播,几乎让整个圈子震动了。可一般的公司做动画都很累了,实在不乐见靠宣传成功啊……

还有什么反传统的一次性放送,这是天朝动画吗?

当然我也是挺喜欢京紫的,但从对动画业界的影响,个人认为其实是负面的。

还有,圈地自萌是最搞笑的,动画宅们本来好好地在自己家里坐着,结果一群强盗冲进来说,滚滚滚,这里以后是我们的了……

我就寻思了,为什么不是欧美动画圈子,不是中国动画圈子,哪怕韩国动画圈子也行啊。我估计啊,还是当年露财了,死宅的钱好赚都成梗几年了,还寻思着从宅身上刮钱呢……

动画业界靠着憧憬与爱工作的人很多,这些人却得不到与劳动相应的回报的确很让人不满。

而如今,越来越多完全不了解动画的人抢夺着这个圈子的话语权,他们既不了解动画的本质,也不清楚业界的现状。说说风凉话也只是为了自己。好像强盗入室。

中国的动画业界其实一直都没有起来,没有原创动画的动画业界根本不是动画人能呆得下去的。

他们是无所谓,可确确实实地毁掉了一些我们珍视的东西。

120020.jpg

一方通行

B1F  2018-03-02 14:28
哇,好厉害涨知识了

120020.jpg

一方通行

B2F  2018-03-09 17:55
狠厉害的帖子,还马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