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176.jpg

ASSin

GF  2021-02-18 20:43

国内喜剧综艺是不是太偏向“悲剧”结尾了?

因为今年春晚实在是不怎么样,所以放假几天都在看各种喜剧综艺节目。感觉真的是“十个喜剧节目,有九个给你来大悲剧结尾”,太堵了点儿……我就又在网上翻了翻经典的春晚喜剧,发现它们都没有那么偏向“悲剧结尾”。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在国内广为流传,几乎每个喜剧综艺都有这句话出现。但我结合了一下那些经典的喜剧作品,发现好像不全是这样?
陈佩斯、朱时茂的经典小品,吃面条、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胡椒面、姐夫与小舅子;
姜昆的虎口遐想、电梯风波、鼻子的故事;
赵丽蓉、巩汉林的如此包装、打工奇遇;
……
它们都是经典作品,但它们根本看不到现在流行的所谓“悲剧内核”,或者说“悲剧”结尾。
按着“悲剧”的思路大致分析了一下,它们的“悲剧”最多体现在作品中某个人、某几个人的身上:
吃面条吃撑,买羊肉串被抓还拉肚子,争夺主角的位置、观众的眼球导致作品演不下去;掉老虎洞里差点被吃,困在电梯里上不去下不来……对于当事人来说一点儿也想不出来,但对于观众来说就非常好玩有趣。
感觉与其说喜剧的内核是严肃的伤感的悲剧,让观众看了产生大哀大悲的情绪,不如说这些经典作品把“悲剧”放在了“个人”的身上,把内核放在“搞笑”上,把精力放在了如何让节奏适当,让包袱有趣,收尾有力,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用说教的口吻去教育观众,并且也让观众不会太有代入感,而是纯粹作为第三个人看戏吃瓜,幸灾乐祸。
也许比起“悲剧”,内核其实是“幸灾乐祸”?最早的喜剧形式也是表演者装傻然后去受苦吧?不知道我的理解有没有偏差,或者说太过于“个人”。
我真的是很奇怪为什么现在那么偏向“悲剧”结尾,想尽办法去煽情、感动,好像观众哭得越多,表演者就越赚钱似的……

dd

B1F  2021-02-18 20:59